我要采购我有需求: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新闻 » 不锈钢行情 » 热点-中介成造假温床 科技大省严打“伪高新”

热点-中介成造假温床 科技大省严打“伪高新”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0-08-09  作者:凌波微步  浏览次数:51 选择视力保护色:

[摘要]第1页:现象:中介成为造假关键环节 第2页:“伪高新”的根源在机制 科技部某官员一句“高新技术企业至少有五成靠造假获得称号”,揭开了

第1页:现象:中介成为造假关键环节 第2页:“伪高新”的根源在机制
  

  科技部某官员一句“高新技术企业至少有五成靠造假获得称号”,揭开了“伪高新”产业链的盖子。尽管大多数政府官员、行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否认“半数高新技术企业靠材料包装,骗取税收优惠”的说法。但记者大量暗访后发现,在企业、中介、评定机构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个链条上,确实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监管灰色地带,并造就了一批“伪高新”。
郭德纲是非多多 交恶史大起底(组图) 卫生部关注婴儿性早熟  有消息证实,国家发改委酝酿已久的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将在今年8月左右陆续出台,此规划被认为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。而广东省也在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,仅深圳市政府就表示会有195亿资金扶持生物、互联网、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;广东省LED产业每年有5亿投入;非官方的消息是广东省物联网相关扶持资金会超过20亿。动辄数十亿资金由政府真金白银投入高新技术产业,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指出,如果在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上出现如此多的灰幕,势必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,甚至不利于整个珠三角产业升级。
  现象:中介成为造假关键环节
 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《企业所得税法》,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定为25%,还取消了各种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,很多企业失去了避税的途径。几个月后,科技部、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4月14日共同出台的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规定,获证企业可享15%的优惠所得税率,有效期三年。
  《办法》的出台,无疑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呼,成了很多企业避税的天堂。据一位已经“金盆洗手”的原中介人员冯飞(化名)向本报记者爆料称,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,主要是组织评审团看申报材料,只要材料符合申报条件,那么获得高新认证就十拿九稳。而这就是整个造假链条的最大漏洞。
  有多位参与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团的专家也对记者表示,在认定过程中,都是随机抽样,隐去申报单位名称等方式,很难造假,也从来没有人去拉关系、说情、“做工作”,且认定结果还要公示。因此,在最后的认定环节并没有做假。但问题的关键,是这些评审员看到的材料,都是经过精心准备,绝大部分都能满足认证的条件。“企业已经在申报材料制作环节全部搞定,后面的审核程序,完全可以按照'三公(公开、公平、公正)’的游戏规则进行,企业根本就不需要去做评审团的公关工作。”上述爆料人解释了其中的“窍门”所在。
  据悉,目前获得高新技术身份的企业中,约有三成是自己组织材料直接向主管部门申报,近七成的企业,都是通过中介环节来运作,而中介就是这条生态链上造假发动机。在记者调查中,几乎所有中介都向记者明示“我们在上面有硬关系,百分之百成功”,有中介称4万元可制定七个专利,如果知识产权难申请到的话,可以买专利,还可以在软件版权上做文章(中介如何造假详见前文)。
  不过,广东省科技厅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,确实有大量中介环节存在,这也是认定工作的需要,不能因为中介多,就得出中介造价泛滥的论断。“媒体报道中引用的科技部官员称'五成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靠造假获得称号’是不准确的。”
12下一页

打印刷新返回顶部 关闭
声明:中华不锈钢网(www.zhbxgw.com)登载热点-中介成造假温床 科技大省严打“伪高新”仅出于传递信息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亦不保证准确无误,版权/责任归其所有权人,若您认为有问题/差错请联系我们。转载请联系所有权人。